协会动态

关注行业发展  服务创造价值

四川融担公司在保余额连续6月增长 未来将探索建立行业分类监管体制
2019-08-20 13:33:05
近日,协会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已连续6月实现增长,这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
一、趋势显现:利多政策频出,行业走向规模化、集中化
“增长的背后,是四川融担行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快的成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融担公司“弱、小、散”的态势正在改变,取而代之的是行业“攥指成拳”,逐渐向规模化、集中化转变。
省级层面,去年9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签约,授予四川100亿元授信额度,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领域;市州层面,我省初步形成融担体系建设的“泸州模式”和“雅安模式”,即通过股权重组或合并等方式,组建大型担保机构。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组建大型融担机构,可以提高融担公司与银行的议价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桥云分析,融担公司的客户大多是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对风险把控要求高,融担公司实力大,应对风险能力就更强。连续6月增长的另一原因则与大环境有关。国家明确要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五大行要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这意味着,银行借助融资担保公司增信分险动力将进一步增强,这为融担机构带来了新机遇。”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二、发力重点:监管不放松,减量提质,推进银担合作
监管“鼓点”依旧紧密。7月12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了4家融担公司经营许可证注销公示;7月17日又发布公告,要求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融担公司或在名称中使用融担字样的5家公司,立即停止融担业务。今年以来,我省已对正常、关注类的180家公司换发新的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对103家公司责令整改,对25家公司责令停业整顿,吊销 41家公司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行业秩序得到整顿。
“融担行业并非企业数量越多越好,我们将继续减量提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清理一批违法违规、整改不到位以及长期不开展业务的“僵尸”企业,力争今年底将全省融担机构压缩到300家以内;到2023年,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融资担保公司。
继续推进银担合作仍是下半年重中之重。我省已印发《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实质分担风险,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正指导省融资担保业协会牵头建立全省银担合作监测机制,定期公布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代偿率、银行担保贷款代偿率、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比例等情况,引导融资担保公司有效识别风险,合理分配担保资源。
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会长张晓玫建议,在风险分担、代偿宽限期、信息披露等方面,融担企业和银行之间都可以合作,同时利用金融科技降低经营风险。分类监管是提高监管效率和融担行业整体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未来,我省将探索根据融资担保公司不同的日常监管情况,对不同机构在资本金托管比例、政策扶持、新业务开展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