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关注行业发展  服务创造价值

关于警惕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中介的风险提示
2025-05-16 17:01:16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西藏监管局

近期,非法代理维权中介活动日益猖獗,此类中介以“全额退保”“修复征信”“债务减免”等虚假承诺方式为诱饵,诱导消费者委托其维权事项,实则暗藏诸多风险隐患,严重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现将有关风险提示如下:
非法代理维权中介的常见套路
虚假宣传误导
非法代理维权中介往往通过短信、微信、抖音、快手等渠道,以“全额免息”“修复征信”“债务减免”等为幌子,发布代理维权的虚假成功案例,并以“百分百成功”“快速维权”“零成本处理”等极具诱惑性的话术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委托其维权的冲动。
不当维权手段
为达到所谓的“维权”目的,非法代理维权中介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等心理,指导客户伪造证明材料,诬告要挟银行机构,教唆客户或直接代客户向监管机构恶意投诉,扬言“群访”,制造舆情压力,过度强调消费者权利,弱化或不提消费者应尽义务,以此向金融机构施压,甚至突破法律底线,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强制收费牟取暴利
与消费者签订格式化代理协议,约定高比例手续费、咨询费等。部分中介在成功“维权”后,按一定比例收取所谓的“佣金”,甚至倒卖个人私密信息,从中非法获利。
泄露信息侵犯隐私
在代理维权过程中,非法中介会要求消费者提供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联系方式、亲属关系、家庭住址等,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恶意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
非法代理维权的危害

经济损失严重   

消费者要向非法代理维权中介支付高额费用,如因中介的不当操作,可能导致原本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的合理赔偿或解决方案都无法实现,会造成消费者的双重损失。 

法律风险凸显

非法代理维权中介为达到“维权”目的,会教唆消费者伪造证明材料、恶意投诉、扰乱公共秩序、信访秩序等采取不正当手段,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甚者面临刑事责任。 

信用受损严重

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会提供大量个人隐私信息给非法代理维权中介,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办理信用卡、贷款套现、倒卖信息等违法活动,导致个人征信受损等,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信用记录。

合法理性维权建议

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消费者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知识,对陌生人的“维权”邀请、网络上的维权广告等保持高度警惕,避免被非法代理维权中介的“专业”术语迷惑。若发现中介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反映。 

选择正规渠道维权

消费者在遇到金融消费纠纷时,应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监管部门投诉热线(如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12315、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等)、调解、司法诉讼等合法途径反映诉求,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益。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消费者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隐私,不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或下载未知软件。如遇个人信息泄露,应立即更改账户密码、联系金融机构采取相应紧急措施或报警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