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关注行业发展 服务创造价值
四川地处我国内陆经济腹地,也是科技创新聚集地和新的开放前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四川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如何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近日,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
记者问:近一年来,川渝互动紧密前所未有。2021年,四川如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
彭清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着眼两个大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年来,我们紧扣中央顶层设计绘好“施工图”,立足四川发展实际下好“先手棋”,深化川渝合作唱好“双城记”。川渝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共同实施重大项目开工27个、累计完成投资354亿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开局起步之年和成势见效之年。五年看头年,今年是关键。
一是抓极核带动。我们提出把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市作为“内圈”,把绵阳、乐山、遂宁、雅安4市作为“外圈”,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目的是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充分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融合一体、高质量现代化的成都平原经济区,进一步做强发展主干、增强极核带动功能。
二是抓南北两翼支撑。南翼是川南经济区,北翼是川东北经济区,这两大经济区是四川省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腹地。
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今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川渝段)等铁路建设和内江至大足、南充至潼南、乐山经资中至铜梁等高速公路建设,力争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等尽早开工。
四是抓国家和省级新区建设。紧紧围绕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建设天府新区以及4个省级新区,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高质量发展,“一区一策”量身定制配套政策举措,培育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
还要抓好毗邻地区合作和重大政策协同,为川渝统筹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让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惠及两地群众,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记者:四川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
彭清华: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截至去年底,全省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625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4个关键词谋划推进。
一是“巩固”,在过渡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低保、产业等方面支持政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二是“拓展”,聚焦提升政策普惠性,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推动工作对象从脱贫人口拓展为全体农村居民、工作地域从部分农村地区拓展到所有农村地区、工作重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是“推进”,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乡村振兴的大框架下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是“衔接”,坚持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成果,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衔接,分类优化调整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记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四川将在哪些关键节点进一步发力?
彭清华: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是我国西向南向开放门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产业门类完备,具有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协同开放的区位优势、成链集群的产业基础,有责任有条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发挥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持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二是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后发优势,推进打基础、强功能、惠民生、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三是发挥科教和产业优势,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计划,加快完善农业“10+3”、工业“5+1”、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四是发挥区位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高端要素集聚运筹功能,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
记者:在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有何考虑和部署?
彭清华:四川是我国创新版图中的一个重要区块,今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在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组建天府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
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打造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网络。
三是更加注重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升创新效能。
四是用好国家和地方两种资源,打通央地创新资源流动壁垒,支持省内科研单位与在川大院大所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校地校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实现“1+1>2”的协同创新效果。
五是狠抓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继续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落实“军令状”制度,完善“揭榜挂帅”等机制,引进更多一流创新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记者 钟华林)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