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关注行业发展 服务创造价值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中国金融体系成功经受住了考验,其中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增强金融机构稳健性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2%,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76%,较年初下降5.1个百分点。通过补充资本、增提拨备,金融机构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1年,受经济增速换档、中美战略博弈、新冠疫情冲击等中长期和突发性因素影响,不良资产风险形势仍然严峻。监管部门多次提出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特别是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不良资产处置任重道远,不良资产市场将更加活跃和重要。
不良资产规模可能继续反弹
一是宏观经济层面,经济有望延续复苏,但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复苏进程仍不确定,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会促使不良资产继续释放。
二是货币金融层面,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恢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正常化,市场利率明显上行。严监管仍将持续,稳定宏观杠杆率重新成为政策目标。“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非标融资或将继续收缩,拖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这些因素会促进存量风险持续释放。
三是疫情影响层面,增量不良资产形成相对于经济和企业基本面走弱一般存在2-3个季度的滞后,2020年信用总量宽松和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延后了风险的暴露,疫情冲击导致的增量风险将在2021年逐步释放。
四是企业债务层面,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信用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但区域分化加剧,部分省份当年信用债净融资额为负值。随着宽信用政策逐步退出,利率升高、风险增大将影响信用债发行,而信用债到期规模较大。此外,受债券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降低等因素影响,信用债发行期限短期化趋势加强,企业流动性风险更易发生。
不良资产来源更加多元化
2021年,预计银行不良贷款规模进一步增加;非银行机构、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及问题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将明显加快。
一是随着市场利率回升,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和利润增速有望回升,但不良生成速度仍然较快,银行有条件、有压力、有动力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二是弱资质、高负债的大型企业重组、重整增多。在严格调控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条件下,地方财政对地方国有企业的救助能力和意愿降低,在法治化市场化处置基础上,或将提高违约容忍度,有序释放弱资质地方国企风险。高负债民企以房地产企业为代表,在趋紧的融资环境下或将加快清理资产和项目。
三是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隐性不良将持续释放,部分机构仍可能发生风险事件。自身风险压力和国家支持的政策机遇将促使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提速,金融机构接管处置、并购重组增多。
四是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典当等非银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均已形成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但实际暴露并进入处置的规模偏低。随着监管加强和其他金融不良的风险传染,将逐步进入处置期。
五是高收益债券市场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以成交收益率在8%以上作为高收益债的认定标准,2020年高收益债券市场涉及存量债券规模3.4万亿元。另外,违约债券的待偿还本息合计达4214亿元。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制度规则完善,高收益债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
六是个人不良贷款市场起步。2021年1月,监管部门正式放开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在法律制度、信用体系、技术条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条件下,零售不良市场有望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
不良资产业务的理想模式是逆周期收购、顺周期处置。2021年,总体上仍处于不良资产的收持期,收购任务加重,处置难度增大、风险提高、周期拉长。
一是不良资产质量可能继续劣化。2021年,剔除上年经济指标的低基数影响,经济增长仍在低位,不良资产价值总体仍在下降。不良资产供给主体从风险控制相对严格的国有银行转向相对薄弱的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不良资产的质量降低。
二是融资成本抬升制约不良资产有效处置。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条件下,2021年市场资金成本将较2020年明显抬升。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作为非银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在严监管条件下受影响更大,这会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的压力,影响最优处置决策,降低处置收益率。
三是不良资产包中大量资产的实际价值已经耗散,作为部分资产抵押品的房地产的有效盘活能够保障整体处置收益率。中央及有关部门多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针对房企、购房者等市场主体的金融调控政策不断加强,这种情况下全国房地产价格难以普遍大涨,不良资产处置需要精耕细作,简单依靠资产价格上涨的处置模式已不再适用。
不良资产市场活跃度上升
2021年,不良资产市场的参与者将更加积极,市场活跃度有望继续上升,不良资产价格可能维持高位。
一是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进一步回归和强化主业,继续发挥不良资产市场主力军的作用,银河资产进入业务开展阶段。
二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其他持牌机构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数量增长进入业务能力提升阶段,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市场经验不断丰富,在不良市场上的参与度和竞争力逐渐增强。
三是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政策的落地,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和相对发达国家较高的利率水平,将吸引更多外资配置中国资产,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也将受到青睐。外资机构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具有一定专业优势,特别是相比于国内机构,具有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优势,正在积极布局中国不良资产市场。
不良资产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增强
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明显加快,基础制度不断夯实,市场发展前景向好,为不良资产业务提供了募资、投资、管理、退出的渠道和空间。据万得统计,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A股市场IPO实现396宗,比上年203宗增长95.1%;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事件292起,比上年251起增长16.3%。从不良资产角度看,非银金融机构和企业不良资产相对于银行不良资产包通常规模偏小、单体为主,更适用于投行化、个性化的处置方式。从企业发展角度看,经济增长放缓、金融信用分化条件下,各行业的并购重组持续增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伴随大量低效、不良资产的重新配置,需要相应的企业重组、重整等投行类金融服务。从处置机构角度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将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提高投行化处置能力,提升处置成效。
不良资产市场的风险化解能力提升
2021年,应对不良资产供给攀升和存量资产处置速度放慢导致的资本和资金压力,预计持牌机构将进一步加大资本补充力度,拓宽各类融资渠道;加快存量资产周转,积极发展轻资本业务,降低资本占用和风险敞口,充分调动二级市场社会资本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的良好前景吸引具有实力的各类投资者进入,不断丰富和壮大不良资产处置主体。新进入者通过入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申请设立外资资产公司或在二级市场以非持牌机构的方式参与不良资产市场。据中国经营网报道,截至2020年底,涉及不良资产处置的注册公司有1.3万家,其中2020年新增公司超过3000家,占比接近25%。各类市场参与者发挥各自专业和资源优势,将形成更强的互补性,有效拓展不良资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不良资产市场化解风险的能力。
来源:财新网
作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