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关注行业发展  服务创造价值

中国融资担保业践行普惠金融原则 聚焦主业谋新篇
2021-03-04 17:14:27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冲击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经济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融资担保行业坚定党和国家的战略定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扶小助微、支持“三农”领域发展为己任,践行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银保监会、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精准脱贫,防控金融风险。融资担保行业于变局中开新局,聚焦主业谋新篇。


《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指出:对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领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融资担保业务,尊重其准公共产品属性。2018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完成了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顶层设计。融资担保行业开启了聚焦主业、做精做强、规范有序、科学布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伴随着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运行及业务落地的不断深入,行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实力不断增强,围绕扩面、分险、降费的工作主线,在着力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服务社会经济薄弱领域,扎实推进银担合作,运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成效显著。


一、“减量增质”强能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2015〕43号及《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6号)等文件精神,财政部门、银保监会及各级政府在事关帮助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资本补充机制、改善行业小、散、弱局面等问题开展积极探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改善行业发展环境。近年来,行业整体机构数量持续下降,资本实力、业务规模持续显著增长,“量减质增”态势稳步确立。截至2019年末,融资担保机构全行业实收资本达到11745亿元,同比增长3.33%。从行业净资产规模来看,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融资担保行业净资产总额12628.88亿元,比上年增加458.87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同比上升0.3%。融资担保行业总体在保余额37304亿元,较上年增加5086亿元,同比上升15.8%。融资担保业务积极扩张,在保余额270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21亿元,上升17.5%。行业融资担保业务放大倍数2.14倍,较上年同期上升13.2%。再担保业务规模大幅上升,2019年末在保余额5599亿元,同比上升23.7%。截至2019年末,全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业务占在保余额超过50%。其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1776亿元,同比增长6.6%,小微企业业务占总体融资担保在保余额的43.6%,占比同比上升2.1%;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3870亿元,同比增长24.9%,涉农融资担保占比14.3%,占比同比上升2.7%。


二、体系建设显实效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不断提速,通过业务、股权双纽带将风险分担、银担合作等机制不断做实做细。完善了再担保业务机制,统一了管理要求和服务标准,扩大了小微企业、“三农”业务占比。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例,成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体系成员已超过900家,业务覆盖地区包括24个省(区、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累计完成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2867.76亿元、户数182446户。2019年,完成支小支农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2385.05亿元,占同期合作业务总规模的96.52%,24家合作机构支小支农业务规模占比超过80%。其中,单户500万元及以下业务规模1254.48亿元,占同期合作业务总规模的50.77%。业务快速上量扩面的同时,有效降低担保费率。在备案业务中,原保机构年平均担保费率为1.19%。对单笔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三农”再担保合作业务实行免收 再担保费政策,引导合作机构将平均担保费率降低到1.2%,有效降低企业平均综合融资成本。在银担合作方面,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于近期创新推出了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模式,建立代偿备付金机制,调动各方合作积极性;设置担保代偿上限,在有效控制合作业务总体风险的基础上,放大政策性担保贷款业务规模,建立银担合作新机制。此外,还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业务报送系统上线运行、组织印发《政府性融资再担保机构操作指引》、举办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培训班、赴各地开展业务政策宣讲培训、组织行业优秀产品评选、推出针对小微、扶贫专项业务产品等形式,提升融资担保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助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三、因地制宜促发展


融资担保行业立足自身定位,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着力支持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处于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较高、可持续性弱等特点,各地融资担保机构结合属地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一系列专项产品,推动融资担保与经营性产业深度融合,发挥支持基层经济的“毛细血管”作用。2020年入选案例集锦的10家机构案例分别从金融战“疫”、助力精准脱贫、创新服务优势产业等方面展现了融资担保行业服务普惠金融领域所做的积极尝试。助力抗击疫情案例通过金融财政组合拳,持续发力扩大业务量,降费让利,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效等方式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案例通过因地制宜、高度灵活的定制化合作形式,有效提升信用担保对“三农”主体融资的覆盖;产品创新案例通过深耕属地产业研究,创新担保方式,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案例通过总量控制,细化风控手段,以金融科技破解信用穿透难题,促进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金融科技添动能


数据要素作为关键的生产力资源,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其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被广泛认知和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也将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生产力。信息技术在数据密集型的金融行业正加速突破应用,全面渗透诸多细分领域,悄然改变着金融生态格局,重塑整个金融业态。融资担保作为融资业务的重要参与者,也正成为这一时代变革中的受益者。以往由于服务群体具有小而分散、信息失真、信用缺失等突出问题,业务规模化、风险可控化与成本低廉化形成的不可能三角成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裹足不前的制约因素。而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范围广、效率高、维度多等特点,与融资担保面临的不可能三角问题高度契合。因此,融资担保机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传统业务的融合发展,纷纷抓住这一变革机遇,在精准营销、智能评审、流程优化、智能风控等方面开展诸多有益尝试。行业头部机构在数字获客、产品设计、风控模型开发及优化等方面已有所斩获并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在融资担保业务场景中引入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行业数字鸿沟大幅缩减,业务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极大丰富,业务场景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改善,行业获客能力增强、业务流程优化、风控能力提升,实现了服务的提质增效、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同时也为帮助融资担保行业更好地聚焦小微、“三农”客户群,发挥好破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作用增添新动能。


五、健康发展谋新篇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在2020年6月,财政部出台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绩效评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聚焦解决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正向激励不足、过度强调盈利性考核等问题。《指引》的出台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细化贯彻,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精神一脉相承,突出引导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专注支小支农主业保本微利运行的政策导向,兼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未来,在现有的国家—省级—市县三级融资担保体系下,融资担保机构尤其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将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按照回归本源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小微、“三农”业务比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融资担保行业要按照信用中介的内在要求,经营好信用、管理好风险、承担好责任,提升实力和信誉,做精风险管理,稳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一是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提高合规意识,审慎经营;二是加强风控研究,特别是风控模型的研发和手段的创新;三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下沉到户,充分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形成独特核心竞争力;四是要加强公司治理,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和相关制度建设。与此同时,要持续关注全球疫情变化情况及对融资担保行业的影响,做好压力测试、摸清风险底数,制订应急预案,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评估、调整、补充相关政策措施。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


随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完成、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持续建设、联合奖惩机制覆盖领域扩大、信用法制建设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重要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实施,社会信用体系正逐步成为推动社会政治、经济、金融等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利器。融资担保行业作为信用服务的提供者,更要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融资担保行业要植根培育信用文化的沃土,守正创新,探索创新信用担保手段,致力于服务信用弱势群体,在信用价值挖掘、价格发现方面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资源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推动金融业走向信用文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未来,融资担保行业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创新服务,优化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更敏锐、更灵活、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通过信息数据精深化处理、模型化应用,更大程度上发挥信息的乘数效应,完善优化小微企业授信的审批和风控模式;通过信息赋能,提高信贷的响应、审批、发放效率;通过规模化处理极大地降低融资担保业务运营成本;通过提高信息运用水平,赋能行业发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来源:《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案例集锦 2020》

投稿:协会邮箱  3336014137@qq.com

我就知道你“在看”